一个人偷了一辆鲜红的汽车,为什么还被警察找到了? |
因为他在偷车时忘记了把自己藏起来!
|
有一个人看到一个房间里有三个开关,他不知道每个开关控制的是哪盏灯,而且不能进入房间去看。他只能进入一次房间,然后离开。请问他如何知道每个开关控制的是哪盏灯? |
他打开第一个开关,过一会儿再关闭它,然后打开第二个开关。接下来,他进入房间,这时候他会发现亮着的是第二个开关控制的灯,感觉热的是第一次打开的开关,而完全冷的是从未触碰的第三个开关。
|
有一个人站在一条桥的中间,他看到一艘船正在靠近桥下的河水上方,但并没有撞上桥。为什么? |
因为船是在河水上方而不是桥下面。
|
一个人同时拥有英国国籍和法国国籍,但他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法国人,那他是什么人? |
他是一个婴儿。因为英国和法国允许在出生时获得国籍,所以他既不是英国人也不是法国人,只是一个婴儿。
|
什么东西一边走一边唱歌? |
放在口袋里的手机。
|
有个人正在猜灯谜,他凭直觉就能猜中灯谜答案。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一点? |
因为他是灯谜的出题人。
|
有四个光头,一个坐在窗台上,一个坐在沙发上,一个坐在地板上,还有一个坐在椅子上,他们为什么不会撞头? |
因为他们是一个人的四个不同角度的头发。
|
有个乘客坐在火车上,突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人占了。他生气地走到列车长面前,说了一句话,然后坐到了被占座的人的位置上,列车长却没有理会他,为什么? |
那个乘客是列车长的儿子,他说的一句话是“爸爸,你的座位被人占了”。
|
一只乌龟爬上了一个10米高的墙,白天用了2天的时间爬上去,夜晚又滑落了3米。问,乌龟需要多久才能爬到墙顶? |
永远爬不到墙顶。因为白天爬了2天只爬了2米,夜晚又滑落了3米,所以乌龟每天实际上只爬了-1米。即使时间再长,乌龟也永远到不了墙顶。
|
有一个人,每天都在看窗外。但他从来没有看到阳光。为什么? |
他是盲人,看不见任何东西。
|
有一个人在房间里,房间里有一台床,一台椅子和一台桌子,他却无法躺在床上睡觉,也不能坐在椅子上休息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维修工人,他只是来修理这些家具,不是用来使用的。
|
哪个字一旦被剪断,就变成了一种动物? |
羊(剪断“羊”字,变成羊)
|
有一个人站在一片田地中间,他向东走了10米,然后向北走了10米,再向西走了10米。请问,他最后在哪个方向上? |
他最后在南方。因为他原本站在田地的中间,向东走10米后,他还是在田地的中间,然后向北走10米,他离田地的边缘越来越近,再向西走10米后,他已经走出了田地,所以最后他在田地的边缘的南方。
|
有一个人,他每天早上都从一楼的窗户跳下来,但奇怪的是,他从来没有受伤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住在一栋只有一层的小平房里。
|
有一天,一个人走进了一间黑暗的房间,他关上了门,突然房间里断电了,变得一片漆黑。但是,这个人并没有感到害怕或困惑,相反,他笑了起来。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一个盲人,对他来说,黑暗并不是问题。
|
有一座桥,桥上有500只鸟,一群人过桥,每次只能过10人,每次过桥需要5分钟,那么最少需要多久才能让所有人都过桥? |
其实并不需要等待500只鸟都过桥,因为问题中并没有规定这群人必须和鸟一起过桥。所以,只要第一批10人过桥后,剩下的人就可以继续往前走,而不用等待鸟过完桥。因此,最少只需要5分钟就能让所有人都过桥。
|
黑暗中有一群人,没有眼睛也没脚,却能互相看到。他们是谁? |
扑克牌中的纸牌
|
什么东西越大越不见? |
眼睛中的瞳孔
|
有一座桥,桥上有四个人,他们分别是爸爸、妈妈、儿子和女儿。他们一起过桥,但桥只能承受两个人的重量,且每次必须有灯光才能通过。爸爸能在1分钟内过桥,妈妈能在2分钟内过桥,儿子需要3分钟,女儿需要4分钟。如果两个人一起过桥,需要按照较慢的那个人的速度走。请问他们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过桥? |
爸爸先带着灯光过桥(1分钟),然后爸爸拿着灯光返回(2分钟)。接下来,妈妈带着女儿过桥(4分钟)。然后爸爸再次带着灯光过桥(1分钟)。最后,爸爸和妈妈一起过桥(2分钟)。整个过程共需要1+2+4+1+2=10分钟。
|
有一个盒子,里面有许多人。人们名字叫ABC,没有人互相认识。但其中一个人的名字安排有些特别,他既不是A,也不是B,更不是C。那么,这个人的名字是什么? |
这个人的名字是D。因为题目说"他既不是A,也不是B,更不是C",所以他只能是D。
|
有一天,一个人从巴黎坐火车去伦敦,为什么他的头发在巴黎掉了,但到了伦敦后却又长出来了? |
因为他是个假发商人,他将自己的假发在巴黎卖掉了,然后在伦敦又购买了新的假发。
|
谁永远不会睡觉,却对梦有最深的渴望? |
打字员。
|
有一个人一生都没有长过头发,却一直做理发师,为什么? |
因为他是个摄影师,他只负责给人照头发。
|
身上长着1098条毛毛虫,但它并不是昆虫。它是什么? |
人的头发。
|